时启燧

时启燧,男,山西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人物经历

时启燧于1955年7月毕业于清华大学。毕业后,他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在不同的机构和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1955年8月至1958年2月,他在中科院水工研究室担任研究实习员。随后,自1958年2月至1969年12月,他在北京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担任工程师。在这段时间里,他参与了多个重要项目的原型观测工作,包括淮河梅山、佛子岭,广东流溪河新丰江,云南以礼河密云水库,以及海上823采油平台等。他还率先在中国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开展“水流掺气减蚀”的研究,并主持了陕西冯家山水库溢洪洞的原型观测,这是国内首次采用掺气减蚀技术的研究。此外,他还参与了贵州乌江渡、吉林丰满、湖南柘溪、浙江新安江等水电站的泄洪原型实验。

1969年12月至1978年8月,时启燧在甘肃水电部第四工程局担任施工员。之后,他又回到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继续作为高级工程师工作至1995年7月退休。在此期间,他参与了三峡大坝的可行性论证,并负责了国家攻关项目“长江三峡工程重大科学技术研究”中的枢纽水力学和施工水力学方面的工作。他还兼任国家科委(项目组)三峡办公室成员,并开展了“大型水电工程施工导流方案风险分析”的研究。

著作与贡献

时启燧在其专业领域内有着广泛的学术贡献。他是多本重要书籍的主要翻译者或作者,其中包括《高速水流论文译丛》《波达波夫文集》《空化与空蚀》、《水工模型试验》《中国电力百科全书》中的流体力学条目,以及《高速水气两相流》。这些作品不仅体现了他对水工水力学领域的深入理解,也为后来学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

掺气坎挟气能力分析及其原型观测研究.pdf.原创力文档.2024-09-14

三峡水利枢纽泄洪深孔的泥沙磨损问题探析.三峡水利枢纽泄洪深孔的泥沙磨损问题探析.2024-09-14

漫谈三峡工程建设中的水力学问题(时启燧).道客巴巴.2024-09-14

高速水气两相流.京东.2024-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