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步岛战役,是1949年11月3日至6日爆发于浙江省舟山群岛登步岛的一场战役,也是解放战争时期浙江省境内规模最大、战况最惨烈的一场战役。
1949年新中国成立初期,舟山市多数海岛仍由中国国民党统治。解放军计划进攻登步岛,该岛地理位置极为重要,面积约15.88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182.6米,南邻桃花岛、北望沈家门。攻占此岛是为解放舟山本岛创造条件,登步岛因此成为必争之地。1949年8月18日,大榭岛战斗打响,至19日拂晓解放军攻占七顶山,全歼守敌。大榭岛解放后,第7兵团为形成对舟山本岛西、南攻击态势,于10月3日下令攻金塘岛,部队乘船登陆占领滩头,5日拂晓占领沥港镇切断敌人退路,歼灭敌军主力。金塘岛解放后,10月18日解放军攻桃花岛,经战斗于19日晨占领北部渡口,歼敌1300余人。在连续胜利的情况下,第7兵团首长决心早日攻克舟山本岛,令第61师攻占登步岛、再取朱家尖岛。1949年11月3日登步岛战斗打响,岛上敌军超6个团,两昼夜激战毙、伤、俘敌4000余人,人民解放军伤亡千余人。师长胡炜评估方案后决定主动撤出以保存力量。撤出时,胡炜利用敌不擅夜战弱点,以佯攻掩护,利用战俘传假情报迷惑敌人,组织船只接运、部队掩护,按序登船,11月5日晚安全撤回,此次作战解放军以5个营的兵力,抗击了6个多团的敌军。
1950年4月2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等决定以6个军组成突击集团解放舟山,海军、空军参战。5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解放海南省,蒋介石急令国民党军5月13日晚撤出舟山市,撤退时采取多项措施隐瞒消息。13日至16日国民党军12万多人撤到中国台湾。16日解放军追击,17日至19日相继占领舟山本岛等岛,舟山群岛解放。
战役背景
1949年,新中国成立初期,舟山大部分海岛还在中国国民党统治下。解放军决定进攻登步岛,以解放舟山本岛。登步岛是舟山本岛东南的一座小岛,南邻桃花岛,北望舟山渔港沈家门,占地面积约15.88平方公里,最高点炮台山海拔182.6米。登步岛地理位置极其重要,因而成了必争之地。
战役历史
作战方案
1949年夏,上海市和浙江省大陆解放后,国民党约6万人10个师退据舟山群岛,有50余艘海军舰艇和部分作战飞机。7月下旬,国民党组建舟山防卫司令部,企图封锁上海、杭州市并屏障台湾。1949年5月28日上海战役次日,第三野战军命令第7兵团准备解放舟山群岛,第7兵团开始筹划。7月24日,第7兵团在宁波市开会,决定由第22军等4个师执行任务。鉴于解放军在数量、装备上处于劣势,且无渡海登陆经验、船只难筹,会议决定逐岛进攻。方案确定后,参战部队进抵沿海地区准备和训练,主要进行了筹集船只等5方面准备。
三战连捷
1949年8月18日18时30分,首战大榭岛战斗打响。大榭岛是大陆通向舟山本岛的门户,距大陆0.32海里、舟山本岛约4海里。解放军登陆部队在猛烈炮火后,分乘100多条民船正面进发,15分钟抢滩登陆成功。突破前沿后,突击部队分3路穿插分割、迂回包围。午夜包围七顶山,守敌负隅顽抗。19日拂晓,解放军攻占七顶山,全歼守敌1448人。12时,国民党军1个团在飞机舰炮掩护下反登陆,占领部分滩头,解放军反击并动员俘虏炮兵轰击,歼其大部,残敌逃窜。
大榭岛解放后,第7兵团决定攻金塘岛,以形成对舟山本岛西、南两面的攻击态势。1949年10月3日17时30分,指挥员抓住战机,命令发起登陆战斗,部队乘300多条船进发,冒雨75分钟登陆成功,占领滩头。大雨虽带来困难,却也阻止了中国国民党飞机增援。登陆部队冒雨激战,5日拂晓攻占沥港镇,切断守敌退路,歼敌主力,又过海攻占大鹏岛,肃清残敌。金塘岛战斗结束,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守军2409人,俘少将副师长,师长率百余人逃往舟山本岛。
金塘岛解放后,解放军决定攻占桃花岛。1949年10月18日17时40分,火力急袭后,登陆突击部队乘70艘船起航并在桃花岛登陆,攻占滩头后向纵深猛打猛插,一夜战斗后于19日晨占领北部2个渡口,11时结束战斗,歼中国国民党守军1300余人。战后,第7兵团发电嘉奖此次战斗为“速战速决典范”。
舟山解放
在连续取得胜利的形势下,第7兵团首长决心加紧行动,早日攻克舟山本岛,因此令第61师迅速攻占登步岛、再取朱家尖岛以创造条件。
1949年11月3日,登步岛战斗打响,岛上敌军增至超6个团。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一军六十一师一部3000多人从桃花岛渡海,抢滩登陆登步岛缢蛏港,对据守在登步岛上全副美械装备的国民党军发动攻势。两昼夜激战后,解放军以5个营的兵力,抗击了6个多团的敌军,毙、伤、俘敌4000余人,人民解放军伤亡千余人,第61师师长胡炜与副参谋长王超分析后,评估了待援、硬拼、撤退3套方案:调兵增援会导致后方空虚;调第21、22军参战时间来不及;硬拼会重蹈金门覆辙。最终胡炜决定主动撤出战斗,以保存有生力量、稳定战局。撤出战斗复杂困难,胡炜抓住敌人不擅夜战弱点,夜间以佯攻掩护撤退。指挥所利用战俘传递假情报迷惑敌人,电令留守桃花岛的李清泉组织船只接运,令两个团各组织1个营掩护,小分队佯攻、多吹冲锋号。撤离按伤员、烈士遗体、机关部队和俘虏、掩护部队顺序登船,11月5日晚敌未察觉,第61师全身而退。
登步岛战斗后,中国国民党大肆吹嘘“胜利”以稳军心。蒋介石于1949年11月中旬抽调台、金国民党军增防舟山市,守敌增至12万余人。12月31日,蒋介石提出“攻势防御”战略,令海空军加强袭击。鉴于失利教训和国民党增兵意图,第三野战军首长令第7兵团暂停进攻,充分准备并寻求海空军支援,准备联合登陆作战。
1950年4月2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召开三军联合作战会议,决定以第7、9兵团6个军20余万人组成南北2个突击集团,在海空军配合下解放舟山群岛。华东军区海军组成第四舰队,空军第四混成旅参战,有50多架战机,可用多座机场。5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解放海南省,令中国国民党内部慌乱。蒋介石为保存实力固守台湾,急令国民党军5月13日晚撤出舟山群岛,撤退时佯攻金塘、军舰护航、44艘运输舰运兵、炸毁机场,还枪杀定海电信局5名职员隐瞒消息。
1950年5月13日至16日4夜间,国民党军12万多人全部撤到台湾。5月16日,解放军获悉国民党军撤退,立即攻击并全线追击。17日占舟山本岛,18日占岱山县等岛,19日占长涂岛,舟山群岛全部解放。
战役纪念
纪念碑
登步岛烈士“永垂不朽”碑位于登步岛战斗主战场流水岩邬家岙山岗,1991年6月落成。碑高8.6米,占地面积200余平方米。碑体呈风帆形,上刻“永垂不朽”4个大字。碑前设有讲台,供宣讲、集会用。登步烈士陵位于登步岛西岙水库旁小山顶,1994年11月竣工落成。烈士陵占地面积170平方米。三面围有石栏,正面建钢筋混凝土牌坊一座,上刻“登步烈士陵”5个大字。牌坊后面上刻“永垂青史”4个大字,左右也刻有对联一幅“炮打炮台山声惊后人,流血流水岩血染全岛”。牌坊后面为无名烈士合葬墓一座,墓碑上方刻“革命烈士墓”5个大字,下方刻有240余字的登步岛战斗简述。登步岛战斗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登步岛鸡冠村后山岗墩。该碑始建于1999年7月,同年11月3日“血战登步岛”50周年时落成。碑高15.5米,占地面积400余平方米。碑体为两翼四棱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呈风帆形状。碑体正面主板以褐红色花岗石面为底色,上面镌刻“革命烈士永垂不朽”8个镀金隶书大字。碑体背面主板也以褐红色花岗石为底色,上刻原六十一师师长胡炜手书的“与宝岛人民同在,共碧海青山长存”镀金大字。碑座背面镌刻原登步乡党委、乡政府敬立的《登步岛战斗革命烈士纪念碑碑文》。
纪念馆
登步战斗纪念馆位于登步岛鸡冠村后山岗南麓。2005年落成的登步战斗纪念馆,为两层单独小院,占地面积350余平方米。院子左侧竖立着长5.5米,高2.4米的战船型馆牌,上刻中国人民解放军原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胡炜将军题写的“登步战斗纪念馆”7个镀金大字。纪念馆分上下两层,一楼为接待室、放映室等,二楼为展出室,展厅分战前动员、研究作战方案、战斗实施、缅怀先烈等四大部分。共陈列珍贵文物、历史照片等122件。青少年国防教育基地位于登步岛西岙水库西北侧,占地面积3000余平方米。有训练场设施和配套项目等。
纪念广场
纪念广场位于登步岛鸡冠村山岗南麓,2005年落成,占地面积12000余平方米。广场北侧的照壁刻有登步战斗场景的浮雕,广场南侧建有演出舞台。
遗址公园
登步岛战斗遗址公园于2004年11月被中共舟山市委、舟山市人民政府公布为舟山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浙江省国防教育基地和舟山市廉政教育示范基地。2013年被评为第二批浙江省党史教育基地。
战役意义
登步岛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浙江省境内规模最大、战况最惨烈的一场战斗。这次战斗虽未完成解放登步岛的任务,但给予国民党军一次沉重打击,粉碎了敌军妄图制造“第二个金门”的美梦,也为解放舟山群岛和浙江沿海岛屿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登步岛战役六十一师歼敌一部后成功撤回,保存了有生力量,为人民解放军解放舟山群岛和浙江沿海岛屿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创造了渡海登岛战斗予敌重创成功撤出的战例,是军事科学的一笔宝贵财富。
参考资料 >
登步岛战斗我军“金蝉脱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2025-10-22
舟山群岛战役:浙江省全境解放之战.人民网.2025-10-22
「党史天天学」登步岛战斗革命烈士纪念碑.人民资讯.2025-02-27
浙江党史教育基地巡礼:登步岛战斗遗址公园.浙江党史和文献网.2025-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