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立

曹立,男,出生于江西湖口县西南大学柑桔研究所研究员。他长期从事杂交柑橘属育种研究。

1993年9月至1997年7月,曹立在西南农业大学园艺系果树专业学习。1997年7月起,曹立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西南大学柑桔研究所工作。初期他跟随老专家做辐射诱变育种。2000年至2009年,他研发新模式缩短柑桔童期至2-3年,获国家发明专利。2006年,在同事协助下筛选出“无核且单胚”材料,奠定无核育种基础。2021年5月5日,曹立的科研项目《柑橘无融合生殖及果实品质性状驯化的遗传基础》获得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曹立曾荣获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建所60周年“十大突出贡献人物”称号。其团队育成了中国首个商业化推广的杂交柑桔品种“金秋砂糖桔”,以及融合多品种风味的“阳光一号”桔柚,两个品种均已实现成果转化并成功推向市场。截至2024年9月,“金秋砂糖桔”已推广至全国上千个柑桔种植县,并被农业农村部列为当年主推新品种。曹立带头研发的“缩短杂交柑桔童期”发明专利方法,加快了普通柑桔为父母本的杂交育种进程,为中国杂交柑桔育种赶超发达国家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外,曹立通过校企合作建立育繁推品种推广新模式,推动了新品种商业化大面积应用。他还与重庆绿康果业、江西奔象果业等十多家企业,以及多个柑桔主产省市县区的政府部门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曹立出生于江西湖口县,童年时期,曹立因贪玩导致家中牛群损毁七分田孕穗期早稻,后通过补种秧苗解决危机。此次补种的秧苗不仅产量达250多粒/穗,远超常规早稻与杂交晚稻的一季产量总和,还避开了高温伏旱期的双抢劳作,让他认识到杂交种子的潜力。1993年9月至1997年7月,曹立在西南大学园艺系果树专业学习。

工作经历

1997年7月起,曹立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西南大学柑桔研究所工作。工作初期,他跟随老专家从事辐射诱变育种工作,深入学习射线源选择、辐射处理材料与方法等核心技术,从辅助工作逐步成长为能独立承担研究任务的科研人员,并参与多个辐射诱变育种项目,期间不断尝试新技术以提升育种效果。1999年,曹立应日本与台湾专家邀请到所交流,其展示的杂交育种技术成果让曹立找到了技术革新方向。2001年后,中国内柑橘属市场被国外杂交品种占据,本土产业面临引种依赖与安全隐患,曹立意识到建立自主可控杂交育种体系的紧迫性,正式将研究方向聚焦于柑桔杂交育种。2000年至2009年,曹立经过近十年摸索,研发出“温室培养1年+大田培养1年”的模式,并结合温度、湿度、肥水及生长激素综合调控,促使柑桔苗木叶芽生理成熟,成功将童期缩短至2-3年。该成果不仅超越日本4-6年的育种速度,还降低至少三分之二的经济成本,相关技术获国家发明专利。2006年,在同事彭爱红博士协助下,他耗时2年从1000多个品种中鉴定出22个“无核且单胚”材料,后经技术改进获得大量不育系种子,并从中选育出无核品种,为柑橘属“不育系”战略资源储备奠定基础,加速无核品种育种进程。在攻克核心技术后,曹立通过技术优化与大量杂交实验,持续产出优质品种,除“金秋砂糖桔”外,还相继育成“阳光1号桔柚”“川津1号”“川津5号”等杂交柑桔新品种。2021年5月5日,曹立的科研项目《柑橘无融合生殖及果实品质性状驯化的遗传基础》获得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研究方向

曹立的研究方向是开发柑类、橘类、橙类、柚类、柠檬类、金柑类与野生半野生柑橘属种质资源,加速育种进程,创新不育系,综合运用芽变选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三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多种方法,选育无核、高品质、高颜值、高效益的新品种。同时选育对酸性土与碱性土土壤通用的多抗广适广亲和的杂交砧木品种,以及药用、加工和观赏园艺品种。

社会活动

2024年,作为西南大学柑桔研究所科技特派员,曹立为四川武胜县牵线总投资6亿元的“柚香谷”招商引资项目。4月22日下午,曹立和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栾明宝研究员一行来园艺所交流。曹立研究员一行考察了园艺所果园基地和特色柑橘示范园,参观了梨Y形架式和间作栽培、特色柚类种植情况。曹立研究员还作了题为《中国从完全引进杂交柑桔品种到自主创新品种产业化》的学术报告,对柑橘育种的发展历程、杂交技术痛点难点及未来研究前沿作了深入分析。2025年3月11日,曹立一行5人到园艺所交流。他作了“中国从完全引进杂交柑橘到自主创新品种产业化”专题报告。曹立先后到访过越南澳大利亚新西兰学习交流,还得到加利福尼亚大学威廉姆斯教授传授诱变育种关键技术,京都大学北岛宣教授传授胚败育杂交育种新方法。与重庆绿康果业、四川陶然柑桔新品种、江西奔象果业为代表的十多家企业及多个主产省市县区的政府部门长期保持合作关系。

主要作品

发表论文

参考资料:

科研项目

曹立主持项目8项,主研代表性项目5项。

参考资料:

知识产权

曹立申请和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新品种培育2个。

参考资料:

技术成果

曹立团队攻克了这两个育种难题,培育出了金秋砂糖桔、阳光1号桔柚(不育系)、川津1号、川津5号等4个杂交柑桔新品种,每个品种都进行成果转化进入市场。截至2024年9月,中国第一个杂交柑橘属新品种金秋砂糖桔已遍布中国上千个柑桔种植县,同年还成为农业农村部主推新品种。

金秋砂糖桔

曹立团队育成的新品种代表作有金秋砂糖桔(中柑所5号),是中国第一个商业化推广和第一个获新品种权保护的的杂交柑桔新品种,该品种成果转化到位专利费1850万元。金秋砂糖桔从9月初至12月底,果实售价超过一系列顶级洋品种杂柑。

阳光一号”桔柚

曹立团队育成的“阳光一号”桔柚,其F1代杂种能同时遗传“无核”与“优质”的园艺性状,是经典的雄性 “不育系”, 果品综合了柑、桔、橙、柚多重风味口感。

川津系列

截至2025年10月,曹立带领企业团队研发的“川津”系列杂交柑桔新品种,如“川津1号”“川津5号”等杂交柑桔新品种陆续申请品种权与新品种登记。

成果转化

品种权保护

曹立重视品种知识产权保护,2013年,他为培育的品种申请品种权;2017年起,曹立联合律师事务所开展新品种维权,累计处理130多起维权案例,有效制止多数育苗企业非法育苗推广行为,保障新品种种植者的合法收益。

产业服务

曹立培育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杂交柑橘新品种,通过校企合作建立育繁推品种推广新模式,推动了新品种商业化大面积应用。

技术培训

2022年起,曹立在江西等地开展冻害预防、嫁接技术等田间指导,年培训果农超千人次。

人才培养

曹立在办公室中,常与学生深入讨论育种难题,从杂交组合选择到田间管理细节,无保留地传授多年积累的经验;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鼓励他们勇于质疑、大胆创新,引导学生在科研道路上探索突破。曹立推动“课堂接地气”的教学模式,依托柑橘属良繁基地等产业场景,让学生在真实生产环境中完成杂交试验与性状观察,既巩固了“产学研”链条,又帮助青年学子直观感受农业现代化进程。

个人生活

曹立的外公毕业于南京林业高等专科学校,具备林业领域专业知识;母亲热爱果树嫁接,常于自家果园进行实操,这使曹立自幼对农业产生兴趣。

获得荣誉

作品荣誉

人物荣誉

曹立获得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建所60周年十大突出贡献人物。

相关事件

2025年10月15日,曹立的学生李顺心和另外四位研究生组成的销售团队,开始在社交平台售卖导师曹立研究了10多年的第五代杂交柑橘品种“阳光二号”,截至10月23日,该品种已经卖出去了5000多件(约25000斤),处于“断货”状态。曹立回应此事表示,果园所种植柑橘属都是科研材料,往年也只是熟人、附近居民或学生线下购买,在网上售卖水果的初衷是想要锻炼自己的学生,减轻学生的经济压力。“阳光二号”已进入成熟期,但由于种植面积仅十几亩,总产量约五万斤,学生反馈销量很好,一共上架一万件。价格在5斤58元到5斤98元之间,属于试探性定价。“阳光二号”售罄后,12月还会上市另一品种“阳光一号”,其产量可达数百万斤,能满足更多消费者的需求。

参考资料 >

西南大学曹立研究员来园艺所访问交流.湖南省园艺研究所.2025-10-21

高校研究所卖柑桔,7天卖出25000斤!教授:初衷是让学生挣学费、长本领 .百家号.2025-10-23

曹立.西南大学柑桔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2025-10-21

【学通社专稿】曹立:橘香溢四海,育种行万里——“弘扬教育家精神 传承柑桔人情怀”系列(一).西南大学柑桔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2025-10-21

“桔子没熟就被盯上”,研究所柑桔两天卖三千件,教授:初衷是让学生挣学费、长本领.百家号.2025-10-21

巴渝良种系列报道⑤|金秋砂糖桔:国内自主研发 大面积推广催生百亿级市场.澎湃新闻.2025-10-21

西南大学柑橘研究所一行到园艺所交流.广西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2025-10-21

培训柑橘种植技术 助力乡村产业发展.上高县人民政府.2025-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