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入学率,是指某一级教育不分年龄的在校学生总数占该级教育国家规定年龄组人口数的百分比。毛入学率的统计范围含学前教育、初中阶段、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
1999年,中国启动扩招政策,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2000年的12.5%跃升至2002年的15%,中国高等教育正式进入大众化阶段。此后,各教育阶段毛入学率持续变化:2022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1.6%;2023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提升至91.8%,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0.2%。2025年6月11日,教育部发布的《202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为92%,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5.9%,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92%,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60.8%。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作为衡量高等教育发展相对规模的一个通行指标,反映了一个国家提供高等教育机会的整体水平,对建成教育强国具有战略意义。
定义
毛入学率,是指某一级教育中不分年龄的在校学生总数占该级教育国家规定年龄组人口数的百分比。由于该指标包含了非正规年龄组(低龄或超龄)的学生,所以毛入学率可能会超过100%。
计算方法
初中毛入学率:指初中全部在校学生数占初中学龄人口总数的比重。用公式表示为:初中毛入学率(%)=(初中全部在校学生数÷初中学龄人口总数)×100%。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根据《中国教育监测与评价统计指标体系》,其计算公式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18-22岁年龄组人口数×100%。
各级教育毛入学率
国际差距
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工作中,中国初中毛入学率逐年提高,1990年为66.7%,2002年提升至90%,2006年达到97%。而高中毛入学率虽也逐年提高,但由于起点较低,数值并不高。2006年,中国中等教育毛入学率为75.5%(WEF数据),在53个国家中排在第50位,这53个国家的平均值为96.8%,与中国初中的毛入学率数值相当。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反映了一个国家提供高等教育机会的整体水平。2002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首次达到15%,进入大众化阶段,实现了历史性突破。2006年,这一比例进一步提高到22%,但与国际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53个国家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平均值为54.5%,中国排在第49位。中国在校大学生人数虽居世界第一,但每百万居民中在校大学生人数仍然不高,在53个国家中仅排名第47位。2006年5月,国务院第135次常务会议指出,高等教育的发展要适当控制招生增长幅度,相对稳定招生规模,把重点放在提高办学质量上。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既保持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又能使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稳步提高,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中国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逐年提高,1982年仅为5.3年,1990年提高到6.4年,2000年达到7.9年,2008年增加到8.5年。2006年,中国国民预期受正规教育年限达到11年。但与国际水平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53个国家国民预期受正规教育年限的平均值已达到14.9年,而中国仅为11年,在53个国家中排名第49位。教育投入作为教育竞争力的潜在竞争力和未来竞争力,会间接产生作用。从对所选国家的教育投入情况分析来看,中国的教育投入排在末位,成为制约中国教育竞争力发展的因素。
中国的人均公共教育支出为42美元,美国为2684美元,是中国的63.9倍。若考虑到人口因素,以人均GDP来比较,中国人均公共教育支出仅为人均GDP收入的0.82%,美国为6.10%,是中国的7.44倍;日本为4.28%,韩国为3.01%;俄罗斯为1.87%,是中国的2.28倍;巴西为2.29%,是中国的2.79倍。可见,中国不仅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即使在金砖四国中,中国的教育投入也排在末位。
2023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60.2%,与中高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62.8%,2022年)基本相当,与15个教育强国的均值(87.1%,2021年)有一定差距。中国仍需要通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指标来度量与教育强国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高等教育机会供给、优化高等教育招生政策,进一步缩小教育差距。
相关区别
相比毛入学率,净入学率是指适龄在校学生人数与适龄总人口数之比,需考虑在校生的年龄,仅计算与分母年龄段相同的学生人数。以中国小学净入学率统计为例,1991年以前,净入学率统一按7-11周岁计算;自1991年起,则根据各地不同入学年龄和学制分别计算。
相关讨论
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设计,到202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要达到40%。这是否意味着为实现这一目标,高校需继续大规模扩招呢?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成员、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力,在教育部举行的以高等教育为主题的“规划纲要”公开征求意见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到2020年前,高校招生只需每年增加1.6%,即平均每年增长50万人,便可达成高等教育毛入学率40%的目标。实际上,即便现在一个学生都不扩招,到202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仍可增加10个百分点。《规划纲要》提出,从现在起到2020年,高等教育总规模将从2900多万人增至355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从24.2%提高到40%,20岁至50岁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高等教育的比例会从目前不到10%提升至20%。“这些目标体现了高等教育规模在发展到一个高位平台后,将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张力解释道,18至22周岁年龄的人口分母在未来10年将下降约4000万人,这意味着即便现在零增长,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也可提高到35%。“为何提出40%这样一个目标呢?”他说,“这是考虑到各行各业对专门人才的紧迫需求,以及学龄青年受教育的迫切愿望。”
国家改革与发展委员会副主任朱之鑫在国新办举办的《规划纲要》发布会上称,今后主要劳动人口的存量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会达到20%,这意味着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存量会达两亿人。经济学家胡鞍钢教授解释道,这相当于世界上第五个经济体的人力资源存量,也意味着中国高端人力资源开发将达到全球范围内前1/3的水平。实际上,自1999年扩招以来,整个高等教育规模增长幅度显著:从原来不到700万人的规模,已增加至2979万人。2005年前后,中国高等教育总规模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毛入学率也从原来的不到10%提升至24.2%,进入了国际上公认的大众化阶段。高校每年输送的毕业生从原来不到100万人,增至现在的600多万人。张力表示,正是因为扩招,数以千万计的适龄青年才得以获得进修深造的机会,从而改变一生,也使中国在参与国际竞争时,能够在人才资源方面显现出比较明显的优势。扩招后的毕业生正成为各行各业,特别是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中的业务骨干,例如“嫦娥一号”工程中有上万名科技人员年龄在30岁以下。
即便如此,张力称,中国扩招后在世界毛入学率方面的排位仅上升了10位左右,从原来的80位左右升至70位左右。“当中国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时,其他国家也在增加高等教育的供给能力,很多欧美国家从大众化阶段进入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了50%。”张力表示:“从全局来看,高等教育2020年事业发展目标是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需求,特别是应对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进步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挑战。”根据《规划纲要》要求,今后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任务将定位在以全面提高质量为重点,更加注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特别要求高等教育优化结构、办出特色。张力说,2020年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展已非重点,最大的重点是会进入发展理念战略性转变和全方位注重教育质量的新阶段。“但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张力说。一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能力较为薄弱。二是高等教育持续发展条件不足不稳。以普通高校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为例,2001年达到7300元,后来一度跌至5000多元,现在回到7500元左右。财政拨款不充足的状况依然存在,仅为同期发达国家相近统计口径的1/5,而且不同省份之间能相差6倍之多。三是扩招后毕业生就业竞争压力较大,对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优化及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等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四是制约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尚未完全解决,分别体现在人才培养模式、考试招生制度、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方面。
2020年,全国及各省(区、市)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均达到90%以上,如期实现国家确定的普及目标。2021年,全国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进一步提高到91.4%,比2012年提高6.4个百分点。
2021年12月16日,教育部等九部门发布“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总体目标是到2025年,县中整体办学水平显著提升,市域内县中和城区普通高中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健全,统筹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推动全国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2%以上。
2025年6月11日,教育部发布《202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公报》显示,2024年,全国共有各级各类学校47万所,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在校生28646.5万人,专任教师1885.1万人。学前教育毛入园率92%,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5.9%,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2%,高等教育毛入学率60.8%。
意义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作为衡量高等教育发展相对规模的一个通行指标,反映了一个国家提供高等教育机会的整体水平,对建成教育强国具有战略意义。
相关事件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了七项民生指标,在20项主要指标中占比超过三分之一,为历次五年规划之最。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具体目标包括将学前教育毛入园率提高到90%以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92%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60%。2024年,中国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2%,高中阶段毛入学率稳定在92%,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0.8%,三项关键指标均提前完成预期目标,标志着中国基础教育已达到世界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参考资料 >
201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1].教育部网站.2025-10-20
高等教育从“宽出”到“严出”的转型突围.中国网教育.2025-10-20
在校生2.93亿、专任教师1880.36万!202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基本情况公布.海南省教育厅.2024-03-09
截至2023年.教育部网站.2025-10-20
教育部:2024年全国共有各级各类学校47万所.北京商报.2025-10-20
“十四五”规划提出,提高高等教育毛入学率——60%,人才红利如何显现.中国教育网络电视台.2025-10-20
2020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主要结果发布.教育部网站.2024-03-08
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知识问答.教育部网站.2025-10-20
高等教育如何应对未来之变?——基于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2025-10-20
各级教育毛入学率.教育部网站.2025-10-20
国家统计局:2022年全国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为89.7%.湖南日报.2025-10-20
202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基本情况.教育部网站.2025-10-20
去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59.6%,在学总规模4655万人.教育部网站.2025-10-20
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60.8%.每日经济新闻.2025-10-20
202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1].教育部网站.2025-10-20
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0.8%.千龙网.2025-10-20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与国际有差距 教育投入居末(图).中国新闻网.2025-10-20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教育强国建设视野下的内涵探讨与科学应用.中国教育新闻网.2025-10-20
初中毛入学率超过100%意味什么?教育部相关负责人:控辍保学取得一定成效.封面新闻.2025-10-20
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数翻一番不等于大幅扩招.新浪教育频道.2025-10-20
教育部:全国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91.4%.央广网.2025-10-20
县域高中规模超普高总数一半 这份提升计划事关1460多万县中学生.县域高中规模超普高总数一半 这份提升计划事关1460多万县中学生.2025-10-20
焦点访谈丨从民生答卷 感受中国“温度”.腾讯网.2025-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