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乾

周乾,男,出生于1975年,湖南省茶陵县人,博士、博士后,研究馆员,现就职于故宫博物院,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生院、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兼职教授,北京工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硕士生导师。

2000年至2003年,周乾在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读硕士,方向是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师从薛素铎教授。2004年,周乾加入了古建部太和殿大修工程。2007年,周乾回到北京工业大学在周锡元院士、闫维明教授的指导下攻读土木工程博士。2013年,周乾到了故宫博物院故宫学研究所,主要从事古建筑、馆藏文物科学保护研究。2013年至2015年,周乾以在职方式在学校完成博士后科研工作,研究专业为交通运输工程。2021年1月,周乾著作《太和殿》出版。2023年1月,周乾著作《故宫建筑细探》出版。2025年7月,周乾著作《防患于未“燃”》出版。同年10月22日,新京报发布关于周乾的文章《我在故宫“闻到了三百年前的灰”》。

截至2025年,周乾发表学术论文、文章200余篇,出版著作22种,主持并完成文化部科技创新项目、北京市博士后基金项目、故宫博物院基金项目等课题数项。承担并完成古建筑力学评估30余项。担任《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湖南大学学报》《建筑结构学报》等多家期刊审稿人,获国家授权专利6项。2019年,周乾获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20年,周乾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周乾,男,出生于1975年,湖南省茶陵县人。2000年至2003年,周乾在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读硕士,方向是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师从薛素铎教授。

工作经历

2004年,周乾被“招入宫中”,加入了古建部太和殿大修工程。2007年,周乾回到北京工业大学周锡元院士、闫维明教授的指导下攻读土木工程博士。2013年,周乾到了故宫博物院故宫学研究所,主要从事古建筑、馆藏文物科学保护研究,然而他发现,仅凭学术研究为故宫古建筑服务远远不够。一方面,他发现研究越专、越深,越和大众有壁垒——自己费尽心血写的一本600多页的古建力学专著读者寥寥,甚至有读者觉得内容太深奥,戏称这本书“好厚的一块砖头”,让他低落了好一阵儿。另一方面,周乾觉得闭门研究不能弥补学界和大众的鸿沟。2013年至2015年,周乾以在职方式在学校完成博士后科研工作,研究专业为交通运输工程,合作导师为关宏志教授。2017年,一段“故宫建筑模型在强震模拟中岿然不倒”的视频在微博上火了,这段视频来自英国电视台第4频道制作的纪录片《紫禁城的秘密》,周乾博士是该纪录片中展示的故宫建筑模型抗震试验的主要设计者。2020年6月30日,周乾接受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记者采访,答复“十问”古建筑修缮 的相关问题。

2021年1月,周乾著作《太和殿》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2021年12月,周乾接受北京日报记者采访,对故宫古建筑科学保护予以解读。2022年8月,周乾接受北京工业大学《校友风采》系列访谈。同月,周乾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解答了福建省屏南县万安桥火灾影响,以及历史文物建筑的防火保护问题。2023年1月,周乾著作《故宫建筑细探》出版。2月,根据土耳其地震造成的文化遗产震害,提出中国古建筑防震保护的科学化建议。5月29日,周乾接受《环球人物》记着采访,讲述“在故宫大梁上碰过一鼻子灰”的故事。12月,在《光明日报》发表《故宫古建筑蕴含的古代智慧》,讲述故宫古建筑的布局、角楼、藻井、金饰包含的古代建筑智慧与文化。2024年,2024高考语文全国甲卷的实用类文本阅读材料选自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周乾的专著《故宫建筑细探》,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了古建筑领域科学实用的修缮加固方法——“偷梁换柱”。以故宫太和殿的修缮工程实例为题面,要求学生在理解“偷梁换柱”全过程。

2025年6月,周乾著作《故宫生活志》出版,该书将史料档案转化为生动凝练的叙述语言,结合珍贵图档,还原百年前真实的皇家生活现场,图文并茂,文笔流畅,娓娓道来。2025年7月,周乾著作《防患于未“燃”》出版。10月22日,新京报发布关于周乾的文章《我在故宫“闻到了三百年前的灰”》。

社会任职

截至2025年,周乾担任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生院、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兼职教授,还担任《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湖南大学学报》《建筑结构学报》等多家期刊审稿人。

研究方向

综述

周乾主要从事古建筑、馆藏文物科学保护研究。

博物馆陈列文物隔震技术

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致使雅安地区各博物馆馆藏文物出现不同程度损毁,截至21日中午12点,雅安市多家博物馆受损严重,125件(套)文物遭损,其中二级文物8件(套),三级文物33件(套)。我国是多地震国家,地震对博物馆馆藏文物破坏极为严重,地震作用下博物馆陈列文物震害主要集中在文物自身破坏、台座破坏、存放文物的博物馆破坏三个方面。故宫博物院高级工程师周乾一直高度关注博物馆文物防震问题,2009年他在相关院士指导下,联合多单位专家申报了文化部科技创新项目《面向博物馆陈列文物的隔震技术研究》。截至2013年,中国大部分博物馆陈列文物的防震技术仍以传统技术为主,仅少数博物馆在新建和改建过程中考虑采用减隔震技术,我国自行研制的文物隔震台座尚未见到。传统防震技术虽能减轻地震破坏,但存在应用有局限、措施较片面、观念易误解、标准模糊等问题。周乾认为,为保证可移动文物的防震能力,应考虑博物馆建筑的整体防震性能,采取减、隔震措施,隔震陈列台座是减轻文物震害的重要手段,课题组已研制出多种独立式三维文物隔震装置并获国家专利,对于传统防震措施则要进行合理改进。

古建筑抗震加固技术

2010年5月12日四川日报的一篇文章以“5·12”汶川特大地震对有“古羌王遗都”之称的全国最大黄泥羌寨萝卜寨村的影响为典型案例,指出地震将该寨夷为平地,重建中当地政府遵循“修旧如旧”和“尊重自然、尊重历史、尊重文化、以人为本”的文化遗产保护抢救指导思想,寨子中心区域按旧貌恢复,其他区域考虑旅游需求有所调整,重建以羌族传统建筑工艺和材料为主,为达抗震要求在建筑隐蔽处采用基础圈梁和上圈梁工艺并加筋加固墙体,故宫博物院高级工程师周乾对此进行点评,称“5·12”汶川特大地震对古建筑造成巨大破坏,四川省众多文物保护单位受损,重建应坚持修旧如旧维持原貌,同时提高古建筑抗震性能,加强维护、监测与保养以减小地震破坏程度。

明清官式木构古建筑营建科学、文化和艺术

太和殿作为故宫中体量、等级都无出其右的建筑 ,除了宏伟的造型、华美的装饰赋予它极高的审美价值之外,从整体的柱架、屋顶,再到局部的榫卯、斗拱,每一个环节都体现着中国古建筑的高超技巧与智慧。《太和殿》书籍作者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古建专家周乾博士曾参加太和殿大修工作,他将带领读者由内到外、由上到下、由整体到局部地了解太和殿设计和建造的巧妙之处。搭配以500幅彩图和历史背景介绍,从视觉和文化层面将太和殿更为丰满的呈现在读者眼前。

主持课题

资料:

获得专利

获国家授权专利6项。主要专利有:《磁力悬空三维隔震装置》,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110365465.3 ;《独立式平行连杆三维文物隔震装置》,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110365273.2 ;《带限位保护系统三维文物隔震装置》,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110365260.5。

主要作品

论文作品

以上仅举例部分,参考资料:

以上仅举例部分,参考资料:

以上仅举例部分,参考资料:

以上仅举例部分

出版图书

资料:,以上仅举例部分

所获荣誉

2019年,周乾获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20年,周乾获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参考资料 >

周乾.故宫博物院.2025-10-22

故宫里的“瑞兽文化”:一部微缩的古代社会史 .百家号.2025-10-22

修古建、做学问、讲故事……北工大博士学长在故宫的“文武兼修”之路.北京工业大学新闻网.2025-10-22

献礼故宫博物院建院100周年,《故宫生活志》揭秘故宫隐秘细节 .百家号.2025-10-22

北工大《校友风采》系列访谈(八十四)周乾 专访 .微信.2025-10-22

太和殿.豆瓣读书.2025-10-22

我在故宫“闻到了三百年前的灰” .百家号.2025-10-22

周乾.周乾.2025-10-22

10级强震不倒 故宫古建抗震功夫是如何炼成的.央广网新闻.2025-10-22

“十问”古建筑修缮.中国经济网.2025-10-22

周乾:用科学解码紫禁城.中工网.2025-10-22

心痛!我国现存最长木拱廊桥失火,能重建吗?.澎湃新闻.2025-10-22

自然灾害中,如何护古建筑“周全” .百家号.2025-10-22

在故宫大梁上碰过一鼻子灰.在故宫大梁上碰过一鼻子灰.2025-10-22

故宫建筑蕴含的古代智慧 演讲人:周乾 演讲地点:北京工业大学 演讲时间:2023年9月.四川省情网.2025-10-22

展项拾趣|戳→高考里的知识宝藏在这里! .百家号.2025-10-22

故宫生活志.豆瓣读书.2025-10-22

博物馆防震仍以传统技术为主 存多方局限 .人民网.2025-10-22

中国古建筑木结构榫卯节点力学性能研究.中国古建筑木结构榫卯节点力学性能研究.2025-10-22

“故宫博物院2012年度科研与出版工作十件大事”公布.故宫博物院.2025-10-22

中国古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保护意义重大.知网空间.2025-10-22

登录须知.登录须知.2025-10-22

..2025-10-22

紫禁城真的有9999.5间房吗?.中国新闻网.2025-10-22

紫禁城内金水河,并非防火排水这么简单 .百家号.2025-10-22

紫禁城设计者究竟为何人.新浪科技.2025-10-22

紫禁城古建筑中金砖墁地施工技艺.紫禁城古建筑中金砖墁地施工技艺.2025-10-22

故宫.百家号.2025-10-22

采光、控温与传音:故宫生活设施的几个考量因素.光明网.2025-10-22

紫禁城充满智慧的排水系统.人民网.2025-10-22

故宫里的古代皇家地暖.光明科技.2025-10-22

故宫太和殿的建筑细节与文化之美.光明网.2025-10-22

阳光+屋檐+金砖 为故宫正大光明匾开启冬至“金光滤镜” .光明网.2025-10-22

紫禁城大殿为何数度重建? .百家号.2025-10-22

历史文化视野中的紫禁城建筑五问.光明网.2025-10-22

故宫古建筑蕴含的历史文化讯息.光明网.2025-10-22

搜索周乾.豆瓣读书.2025-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