焰耳又称胶勺,因呈勺状而得名。主要生长在针叶林或针阔叶混交林中地上单生或群生。
形态特征
焰耳子实体一般较小,胶质,匙形或近漏斗状,柄部半开裂呈管状,高3~8cm,宽2~6cm,浅土红色或橙褐红色,内侧表面被白色粉末,子实层面近平滑,或有皱或近似纲纹状,盖缘卷曲或后焰耳期呈波状,担子倒卵形,纵分裂成四部分,担子部分细长,14~20μm×10~11μm。菌丝长,有锁状联合,粗约1~3μm。孢子宽椭圆形,光滑,无色,9.5~12.5μm×4.5~7.5μm。
分布范围
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福建省、四川省、浙江省、湖南省、湖北、江苏省、陕西省、甘肃省、云南、贵州省、山西省、西藏自治区、青海省等地。
经济价值
焰耳可食用。另外,据试验对小白鼠肉瘤180和艾氏癌的抑制率分别为70%和80%。
相似菌种
木耳
木耳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用菌,又是传统的保健食品和出口商品。它的别名很多,因生长于腐木之上,其形似人的耳朵,故名木耳;又似蛾蝶玉立,又名木蛾;因它的味道有如鸡肉鲜美,故亦名树鸡、木机(古南楚人谓鸡为机):重瓣的木耳在树上互相镶嵌,宛如片片浮云,又有黑木耳之称。人们经常食用的木耳,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腹面平滑、色黑、而背面多毛呈灰色或灰褐色的,称毛木耳(通称野木耳);另一种是两面光滑、黑褐色、半透明的,称为光木耳。毛木耳朵较大,但质地粗韧,不易嚼碎,味不佳,价格低廉。光木耳质软味鲜,滑而带爽,营养丰富,是人工大量栽培的一种。
金耳
金耳又称黄木耳、茂若色尔布。子实体中等至较大,呈脑状或瓣裂状,基部着生于树木上,新鲜时金黄色或橙黄色,干后坚硬,浸泡后可复原状。菌丝有锁状连合。担子圆形至卵圆,纵裂为四,夏秋季生于高山栎等阔叶树腐木上,有时也见生长于冷杉倒腐木上,分布于中国西藏、云南省、四川省、甘肃省等地区。在西藏自治区东南部及其他产区群众有采食习惯。含有甘露糖、葡萄糖及糖。
银耳
真菌类银耳科银耳属植物(Tremella fuciformis Berk)。又称白木耳、雪耳、银耳子等。性平,味甘、淡、无毒。子实体纸白至乳白色,胶质,半透明,柔软有弹性,由数片至10余片瓣片组成,形似菊花形、牡丹形或绣球形,直径3-15cm干后收缩,角质,硬而脆,白色或米黄色。子实层生瓣片表面。担子近球形或近卵圆形,纵分隔,10-12×9-10μm。银耳在夏秋季生于阔叶树腐木上,分布于中国浙江、福建省、江苏省、江西省、安徽省等十几个省份。国内人工栽培使用的树木包括木、栓皮栎、麻栎、青冈、米槠等一百多种。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