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连生,跤坛“天津市四大张”之一,祖籍沧州市青县,1916年生于天津市,师从洪德山学摔跤,擅长狼掏、捆羊、踢毽儿等绝招,号称“跤霸”,曾为天津市摔跤委员会委员、天津市武术摔跤训练中心顾问。
张连生幼年父母双亡,由姑母抚养长大,后以卖水果为生,经常去北京贩水果,住在前门大车店,有时间就去天桥有名的沈三和宝森两个跤场看摔跤,在战胜了北京几大跤场的多位名将后,与十三位在北京红庙结为异姓兄弟,因排行第十一,人称小一爷。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师从名家
少年时代的张连生,长的肩宽背厚膂力过人。因家境贫寒,十二岁就到脚行拉排子车挣钱贴补家用,十六岁时便拜前清善扑营二等扑户“洪德山”为师学习摔跤,拜师后,洪德山把摔跤的基本功和摔跤技法精心传授给了连生,在师父的培育下张连生每天早晚勤学苦练,几年间摔跤功夫进步神速,成为了北开、西于庄丁字沽一带小有名气的摔跤手。洪德山离开天津市后,张连生继续跟发小好友张鸿玉的师父王昆山学练摔跤。经过数年苦练,成为了天津跤坛的名家高手。
工作经历
以武会友
1940年秋,张连生到北京干活,住在前门的车行里面,闲暇时就到天桥的跤场里看摔跤。因为有善扑营的影响,当时北京的摔跤水平在全国是最高的,经天津跤坛的朋友介绍,张连生下场和北京的跤手摔较量,凭借高超的技艺和“狼掏”“踢毽”“捆羊”等绝招战胜了北京几大跤场的多位名将,后北京跤坛和武术界的多位名家与应遨从天津来到北京的张鸿玉、张连生、张魁元、张年四位天津跤坛和武术界的高手以武会友情投意合,一共十三位在北京红庙结为异姓兄弟,号称“津京十三友”,因张连生排行第十一,人称小一爷。而北京的各位武林跤坛名家称天津市来的四位武林高手为“天津四大张”。
收徒传艺
20世纪40年代后期,张连生开始收徒传艺,到50年代末先后有张作义、马玉泉、李光荣、黄世臣、王鸿书等人拜师门下。
1956年,张连生开始到新华路体育场东风体校担任中国式摔跤教练,当时东风体校的摔跤班是天津市工人业余摔跤队。1959年,摔跤班更名为和平业余体校摔跤队,这个摔跤队是当时除了专业的河北省摔跤队以外水平最高的队。1963年,天津市重竞技业余体校在新华路体育场成立,张连生担任了摔跤专业的总教练,到全市各个业余摔跤爱好者的活动场地进行指导,后还担任了天津市摔跤委员会委员、天津市武术摔跤训练中心顾问。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
民国时代京津冀老百姓最爱看掼跤,“天津四大张”名震北京天桥. 天津往事.2024-11-19
倾囊授艺扬国粹,呕心沥血张连生.玩跤人丨中国式摔跤.2024-11-19
名震摔跤界的天津“四大张”.中国少儿武术网.2024-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