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食者无人机

捕食者无人机(英文名:MQ-1 Predator),即MQ-1无人机,是由美国通用原子技术公司研制,装备于美军的一种侦察攻击无人机,美军描述为“中海拔、长时程”无人机系统,共有A型和B型两种。

1994年1月,通用电气原子公司作为主承包商与美国空军签订了关于生产中高度远程捕食者无人机的合同。A型机于1994年7月首飞,1994年10月交付美国海军3架,1995年开始装备美国空军,同年7月首次用于波黑战争,1999年再次用于科索沃战争。B型机于1999年开始研制,2001年2月首次试飞。同年10月,MQ-1A型机在阿富汗首次发射机载导弹对地面目标进行攻击。2002年3月美国空军正式组建了第一个武装型捕食者无人机中队。2003年伊拉克战争中,MQ-1A型机共执行了100多次侦察和攻击任务。

捕食者无人机高度2.1米,重量512千克,最大起飞重量1020千克,实用升限7620米。MQ-1A长度8.13米,翼展14.8米,最大飞行速度217千米/小时,续航时间24~40小时。MQ-1B搭载一台Rotax 914F四缸发动机,推力115马力,翼展16.8米,长度8.22米,最高时速135英里/小时,航程770英里,可携带两枚激光制导AGM-114AGM-114反坦克导弹,远程机组人员两名。捕食者无人机作为一个系统,包括四架配备传感器和武器的飞机、一个地面控制站、一个主要卫星链路和相关备用设备。该机携带有一个多光谱瞄准系统,集成了一台红外传感器、彩色/单色日光电视摄像机、一台图像增强电视摄像机、一台激光指示器和一台激光照明器。该机型对目标定位精度0.25米。可采用软式着陆或降落伞紧急回收。

发展历程

1994年1月,通用电气原子公司作为主承包商与美国空军签订了关于生产中高度远程捕食者无人机的合同。A型机于1994年7月首飞,1994年10月交付美国海军3架,1995年开始装备美国空军。

1995年12月5日,一架捕食者无人机在南加州海岸进行海军模拟空中侦察飞行。1996年4月,美国国防部长选定美国空军作为RQ-1捕食者系统的运营军种。“R”是国防部对侦察机的命名,“Q”代表遥控飞机系统,“1”表示该飞机是该系列遥控飞机系统中的第一架。B型机于1999年开始研制,2001年2月首次试飞。到2001年美国阿富汗战役开始时,美国空军已采购了60架捕食者无人机,并声称其中20架已在战斗中损失。2001年10月的阿富汗,一架捕食者首次在实战中发射导弹摧毁一辆阿富汗塔利班坦克,“察打一体”型无人机正式登上战争舞台。

2002年,随着AGM-114AGM-114反坦克导弹的加入,系统名称从“RQ-1”更改为“MQ-1”,“M”是国防部对多用途的命名,使其能够对情报、监视和侦察、近距空中支援和拦截目标进行反应。捕食者遥控飞机系统持续为海外应急行动的作战人员提供所需的武装情报、监视和侦察能力。根据美国空军《Aircraft Procurement,Air Force 2018》,2002年美国空军发布了捕食者B无人机系统的采购计划,使用渐进式的采购策略,正式开始捕食者B的采购工作。最新的采购计划为379架飞机平台,总采购费用预算(含飞机平台和地面站)为77.96亿美元。

至2002年3月美空军正式组建了第一个捕食者MQ-1B武装型无人机中队,该部队装备20架武装型捕食者,与第11和第15侦察中队一起进驻内华达州印第安纳·斯普林备用机场。2002年12月23日,伊军出动的米格-25战斗机战机成功击落了美国军队一架捕食者无人侦察机。在战斗中,捕食者的地面操作员和米格-25战斗机飞行员均发现了对方,并几乎同时发射了空空导弹。“捕食者”发射的“毒刺”导弹被米格-25发射的导弹红外信号干扰,偏离目标,而米格-25发射的导弹将“捕食者”击落。这是历史上首次无人机空战。

2003年3月,“捕食者”携带两枚AGM-114K“地狱火Ⅱ”激光制导反坦克导弹,执行摧毁伊拉克的 ZSU-23-4 自行高射炮的任务。美国《每日防务》2004年10月27日,通用原子航空系统公司宣布,该公司一架由重质燃料(HFE)发动机驱动的"捕食者"无人机已成功首飞,为公司专门竞标陆军的增程多用途(ERMP)无人机系统项目而研制的"勇士(Warrior)"无人机打下坚实的基础。在2006年的伊拉克军事行动中,捕食者无人机发现三名武装分子企图用迫击炮袭击美国军队后,发射了一枚空对地导弹,成功击毙了三名武装分子。自捕食者无人机投入使用至2008年,美空军已损失了20多架。“捕食者”基型单价在250万美元至450万美元之间。截至2008年,美国空军共有约125架“捕食者”。2011年4月,美国国防部称,利比亚当地时间23日下午,美军“捕食者”无人机首次对利比亚发动空袭。在23日无人机的空袭之前,美国军队已经使用“捕食者”无人机在利比亚上空执行侦查、目标跟踪等任务。8月,捕食者无人机的开发、测试、训练和作战总时长已超过一百万小时,这对美国空军来说是一项重大成就。

最后一架捕食者无人机于2011年3月3日交付,截至2019年,美国空军已逐步停止采购MQ-1(“捕食者”A)。

分类

捕食者无人机是美军装备的一种侦察攻击无人机,共有A型和B型两种。A型又分为RQ-1A侦察型和MQ-1A攻击型;B型机在A型机基础上改进而成,尺寸略大,两者外形基本相同,包括RQ-9侦察型和MQ-9攻击型。其中,侦察型主要装备光电/红外传感器、合成孔径雷达,攻击型装有激光目标指示器并可挂反坦克导弹

性能参数

MQ-1A

MQ-1B

技术特点

该机装有先进的光电/红外侦察设备、GPS导航设备、具有全天候侦察能力的合成孔径雷达,在4000米高处分辨率0.3米,对目标定位精度0.25米。该机装备有先进的数字飞行控制系统,可以常规的方式在跑道上起降,起降长度610米,也可通过回收系统在舰上回收,当动力或指令控制失灵时,还可以使用降落伞紧急回收。

该机的前部有一个凸起的球状区域,机翼垂直地从机身延伸出来,尾部每侧有一片朝向下方、大概与水平面呈45°角的稳定翼兼尾翼。为推进式螺旋桨提供动力的是一台罗塔克斯发动机,也位于机身后部。两片主机翼上均设有挂载点,用于携带弹药。可伸缩起落架包括一个前轮和位于机翼下方延伸支柱上的两个后轮。该机携带有一个多光谱瞄准系统,集成了一台红外传感器、彩色/单色日光电视摄像机、一台图像增强电视摄像机、一台激光指示器和一台激光照明器。

在设计上,该机作为一个系统,包括四架配备传感器和武器的飞机、一个地面控制站、一个主要卫星链路和相关备用设备。

捕食者无人机可拆卸并装入集装箱运输。

主要功能

该机主要用于小区域或山谷地区的侦察与监视,为世界十大特种部队提供详细的战场情报,美国军队将其描述为“中海拔、长时程”无人机系统。

实战表现

自1995年捕食者”服役以来,该无人机参加过阿富汗、巴基斯坦波黑塞尔维亚伊拉克也门利比亚等多次战斗。

1995年7月,捕食者无人机首次用于波黑战争。1999年再次用于科索沃战争。2001年10月,MQ-1A型机在阿富汗首次发射机载导弹对地面目标进行攻击。2002年3月美国空军正式组建了第一个武装型捕食者无人机中队。2003年伊拉克战争中,RQ-1A和MQ-1A型机执行了100多次侦察和攻击任务。

参考资料 >

MQ-1B Predator.af.2025-08-08

无人机向“攻防侦打”一体化发展.人民网.2025-08-11

General Atomics MQ-1 Predator.warrior lodge.2025-08-15

宏亮瞻局|大国战略竞争需求下的无人机转型(上).澎湃新闻.2025-08-15

美国空军典型无人机系统成本情况与对比.中国航空报.2025-08-15

中国无人攻击机首次公开亮相 可携带导弹(组图).凤凰网.2025-08-15

兴业军工行业深度系列之四军用无人机行业深度研究.兴业证券.2025-08-15

由HFE发动机驱动的捕食者无人机成功进行首飞 http://jczs.sina.com.cn 2004年10月31日 13:19 中国航空信息网 [美国《每日防务》2004年10月27日报道] 通用原子航空系统公司星期一宣布,该公司一架由重质燃料(HFE)发动机驱动的"捕食者"无人机已成功首飞,为公司专门竞标陆军的增程多用途(ERMP)无人机系统项目而研制的"勇士(Warrior)"无人机打下坚实的基础。 该公司打算为陆军提供的"勇士"无人机是一种基于"捕食者"无人机改型的长航时无人作战飞机,其动力装置采用重质燃料。公司负责人称,HFE动力装置可降低维修成本、增加 服役寿命。"勇士"无人机项目于2004年7月开始,仅用三个月的时间就进行了首飞实属创举,公司负责人对此颇感自豪。(张晋平 责编洪山) 发送本新闻到手机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大 中 小】【打印】【下载点点通】 【关闭】.新浪网.2025-08-15

利比亚政府军指责美无人机空袭犯“反人道罪”.新浪网.2025-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