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位于江西省于都县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内。该馆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从于都出发长征而建,是中国唯一以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历史为主题的专题纪念馆。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五个军团以及中央、军委机关和直属部队共八万六千余人集结于都。为隐蔽战略意图、避免敌机轰炸,中国工农红军连续多日架设临时浮桥,夜间渡河、晨时拆桥,不留痕迹。部队先后从于都的8个渡口安全渡过于都河,顺利完成“长征第一渡”,由此开启了长征征程。为纪念中央红军从于都出发,2004年建成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2014年12月,纪念馆启动改陈布新工作。2019年,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于都县参观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同年,《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启动,纪念馆改扩建项目被纳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江西段)重点建设工程。2020年,纪念馆改扩建项目全面启动建设。截至2023年底,改扩建项目已由中宣部组织专家团队调研,报批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
纪念馆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展陈面积2000平方米,展线长410米,展厅两层。一楼为长征出版物博览中心,集长征出版书籍、音像制品展示、VR、AR体验以及红色课堂为一体。二楼基本陈列主要分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的背景”“中共中央秘密准备战略转移”“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主力集结于都”“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主力夜渡于都河出发长征”“永远的长征”等五个部分内容,采用文物、文字、图表、照片、声、光、电等手段,直观展示中央红军出发长征的历史,再现中国革命伟大转折及苏区人民支援红军的历史场景。截至2025年10月,纪念馆线下接待超2000万人次,VR数字展厅浏览量达1099.22万人次。
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纪念园先后被评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社会科学普及基地、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并列入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之一和建党百年100条红色旅游路线之一,成为重要红色研学基地,有效发挥了爱国主义教育作用。
历史背景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主力五个军团以及中央、军委机关和直属部队共八万六千余人集结于都县。为隐蔽战略意图、避免敌机轰炸,中国工农红军连续多日架设临时浮桥,夜间渡河、晨时拆桥,不留痕迹。部队先后从于都的8个渡口安全渡过于都河,顺利完成“长征第一渡”,由此开启了举世闻名的长征征程。而于都,这座全县有着30多万人的县城,为了保证红军顺利渡河,在中共赣南省委、省苏维埃政府领导下,于都人民倾其所有,大力支援红军。沿河的老百姓踊跃捐献家中渔船,先后汇集了大小船只800多条,有的用作架设浮桥,有的用来摆渡。为了避免敌人飞机的轰炸,隐蔽红军的战略意图。并且先后有6.8万人参加长征。位于于都县梓山镇西部的潭头村,就是其中一块红色的热土。1934年10月,红一军团跨过于都河后到达的第一站就是潭头村。当时,村里家家户户踊跃参军、捐粮捐物,不到400人的小村子,有姓名可考的红军烈士就有33名。
场馆历史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建于2004年,2014年12月启动了改陈布新工作。改建完成后,纪念馆面积由原来的1100平方米扩展到2000平方米,布局更加科学合理,新增了长征背景、决定战略转移、夜渡于都河、永远的长征四个展区,运用声、光、电、多媒体技术,结合半景画和立体雕塑,复原了苏区时期于都人民家家户户为中国工农红军转移做准备的感人场景,增强了现场感。此外,展馆还新增200余件实物和40多件文物,供游客参观。2019年,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来到于都县,参观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同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于都县是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江西段)重点建设区,相关项目包括“一馆”(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改扩建项目)、“一院”(于都长征学院)、“一剧”(长征大剧院)、“一道”(长征历史步道),以及长征出发地八大渡口和六处旧址遗址遗迹项目等。江西省委、省政府和赣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着手开展了包括筹建事项、布展内容、用地性质、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图纸设计、经费预算和来源、专家论证、群众意见、管理及运营方式等一系列深入的调研论证,形成了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改扩建工作方案,2020年,项目全面启动建设。截至2023年底,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改扩建项目已由中宣部组织专家团队进行调研,报批工作取得阶段性突破。
场馆位置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坐落于国家4A级旅游景区、占地60亩的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内,与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旧址于都县城东门渡口、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游客服务中心、主题雕塑、新长征广场、长征五号火箭模型共同组成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历史博物馆,是于都县政府直属全额拨款副处级事业单位。
场馆布局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占地面积1100平方米,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展陈面积2000平方米,展线长410米,展厅两层。一楼为长征出版物博览中心,集长征出版书籍、音像制品展示、VR、AR体验以及红色课堂为一体。二楼基本陈列主要分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的背景”“中共中央秘密准备战略转移”“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主力集结于都”“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主力夜渡于都河出发长征”“永远的长征”等五个部分内容,采用文物、文字、图表、照片、声、光、电等手段,直观展示中央红军出发长征的历史,再现中国革命伟大转折及苏区人民支援红军的历史场景。截至2025年10月,纪念馆线下接待超2000万人次,VR数字展厅浏览量达1099.22万人次。
展出物品(部分)
场馆荣誉
相关建筑
纪念碑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高19.34米,底座边长10.18米,象征1934年10月18日傍晚,中央领导机关等在这里渡过于都河,开始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因而于都县城东门渡口也被称为“长征第一渡口”,纪念碑正面是“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11个红色大字,背面镌刻着纪念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的碑文。
碑身为双帆船造型,象征着中央红军从此扬帆出征。碑座上的三幅巨型浮雕,分别以“集结于都”“渡河出发”“倾情奉献”为主题,展现的是中央红军主力部队向于都地域换防集结、苏区人民牵手惜别、红军革命为民的动人场景。周围的围栏上雕刻着中央红军各军团渡河出发的8个主要渡口名称。当时,中央红军渡河的主要部署是: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红军总部等机关从于都县城东门渡口,红三军团主力从南门渡口,红三军团及红五军团一部从西门渡口,红一军团主力从山峰坝渡口,红八军团从孟口渡口,红三军团和红八军团一部从鲤鱼渡口,红五军团十三师从石尾渡口,以及红九军团从渔翁埠渡口渡河。
石碑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门前,竖立着一块石碑,石碑上写着周恩来的感言:“于都人民真好,苏区人民真亲。”这是周恩来当年在得知于都老人将棺木捐给红军搭浮桥后发出的感慨。
参考资料 >
走进江西红色景区:于都河畔屹立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中国新闻网.2025-10-23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改扩建完成.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改扩建完成.2025-10-23
超百万人次!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成为全国人气热点.微信公众号.2025-10-23
习近平到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看了什么?.共产党员网.2025-10-23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阿克苏新闻网.2025-10-23
纪念园管理办主任钟敏:推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改扩建.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2025-10-23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中国政府网.2025-10-23
江西于都 长征出发地 今朝花更红.大江新闻.2025-10-23
跟着总书记看中国丨走好今天的长征路.跟着总书记看中国丨走好今天的长征路.2025-10-23
红军长征胜利89周年丨革命遗址“活”起来、红色文物“会说话” 科技赋能让红色记忆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央视网.2025-10-23
江西于都:新长征 再出发.求是.2025-10-24
于都河的回响.全国红色基因传承研究中心.2025-10-23
“学习党史·敬读碑文”系列音频节目丨缅怀先辈伟绩 弘扬长征精神——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碑文敬读.央广网新闻.2025-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