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福麟

万福麟(1880年~1951年7月),字寿山,祖籍河北宁河官庄。生于吉林农安县(今吉林长岭县)。曾任第二十六军团军团长兼第五十三军军长、东北行辕副主任、东北行营政务委员会主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国民党政治咨询委员会委员等职务。

1900年,万福麟被编入吴俊升的靖边军。1901年,万福麟被提拔为什长,后又任代理哨长。1904年,万福麟任奉天康平县巡捕队正巡长。1912年,万福麟晋升为帮统。1914年,他擢升为陆军上校,任一一四团团长,隶属吴俊升部。1918年,他率白马队参加林西、经棚一带平叛之战。1921年,任安泰镇守使,晋升为少将。1922年4月,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万福麟负责后方防守。两年后,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在争夺山海关的战斗中,夺得战略要地立了功,升任东北陆军第十七师师长兼骑兵副军长。1926年初,万福麟被授予陆军中将、骁威将军衔。1928年7月,万福麟任黑龙江保安副司令。1929年2月,他任东北边防军副司令兼黑龙江省政府主席。1930年夏,万福麟奉命进驻华北。东北沦陷后,1932年9月,万福麟被委任新编第四军军长。1933年7月,万福麟由于率部参加了围攻方振武、吉鸿昌所部抗日同盟军的行动,并立有战功,当上了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的副主任。1935年,万福麟任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获二级陆军上将军衔。1939年,万福麟重整部队,参加豫北、豫东等对日作战。1941年,万福麟被任命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抗战胜利后,万福麟一度任东北行辕副主任、东北行营政务委员会主任。

1949年,万福麟随国民党政府转赴台湾,任国民党政治咨询委员会委员。1951年7月,病逝于台中,终年71岁。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880年,万福麟出生于吉林农安县(今吉林长岭县)。幼时因家境贫寒,八九岁时便给别人家放猪、放羊,13岁至16岁给本乡地主扛“半拉子”活(人称“万半拉子””),17至20岁,给吕生围子屯吕家扛活。

参加战争

光绪二十六年(1900),沙俄入侵东北。农安乡绅为自保安全,组建联庄会,万福麟便当了团丁不久,联庄会在首领汪希女、李成贵策划下,拉出为匪。不到半年,发展到130余人。当时,驻防郑家屯的吴俊升派人招降,随即被编入吴俊升的靖边军。光绪二十七年(1901),万福麟被提拔为什长,后又任代理哨长。光绪三十年(1904),万福麟任奉天康平县巡捕队正巡长。此后,因参加过多次剿匪活动,至宣统三年(1911)因功升为马

1912年,万福麟晋升为帮统。1914年,擢升为陆军上校,任一一四团团长,隶属吴俊升部。他精选一批战斗力强的士兵配以白色战马,编成白马队。1918年,他率白马队参加林西、经棚一带平叛之战,利用白马队一部,将叛敌骑兵诱入包围圈,然后步、骑兵同时夹击而获大胜。1920年,万福麟升任五十七旅旅长兼中东铁路护路军哈满(哈尔滨一满洲里)路段司令。次年,兼任满海(海拉尔)警备司令。1921年,任安泰镇守使,晋升为少将。1922年4月,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万福麟负责后方防守。5月,奉军败归。不久,万福麟任东北陆军第十五混成旅旅长,驻防满洲里。两年后,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在争夺山海关的战斗中,万福麟亲临前线督战,为夺得战略要地立了功,升任东北陆军第十七师师长兼骑兵副军长。

1926年初,万福麟因在平定郭松龄倒戈反奉中有功,晋升为第八军军长,并授予陆军中将、骁威将军衔。1928年7月,万福麟任黑龙江保安副司令。吴俊升在皇姑屯事件中丧生后,万福麟任黑龙江军务督办。同年12月,东北易帜,他被南京国民政府委任为东北边防军副总司令。1929年2月,任东北边防军副司令兼黑龙江省政府主席。

1930年夏,万福麟奉命进驻华北。翌年夏,他又奉命出兵击溃石友三的叛乱。后因张学良在北平患病,他被留在张身边佐理军务。至“九一八”事变爆发,没能回省主持军政。此后,即滞留北平。

抗日时期

东北沦陷后,1932年9月,万福麟被委任新编第四军军长。10月,奉张学良之命进驻热河平泉县。1933年,日军进攻热河,驻防热河的东北军汤玉麟部一触即溃。奉命率部协同汤玉麟防守热河的万福麟,未经有效抵抗即全线撤至长城以内。热河之战失利使东北军一时声誉扫地。在此期间,张学良整编东北军,万福麟任第五十三军军长,下辖3个步兵师、1个骑兵师和1个炮兵旅,驻防北平、保定一带。1933年3月张学良引咎辞职,何应钦继张学良成为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代委员长(委员长由蒋介石兼)后,万福麟由于率部参加了同年7月围攻方振武、吉鸿昌所部抗日同盟军的行动,并立有战功,不但得以保留军职,而且还得到了何应钦的赏识,不久又当上了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的副主任。

1935年,万福麟任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获二级陆军上将军衔。“七七”事变后,国民党重新编组军队,万福麟任第一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五十三军军长,负责平汉线以北、永定河及大清河一线的防守。在日军猛烈攻击下,万部损失惨重,被迫退出战场,孤军游击在太行山区。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万福麟曾致电南京,表示效忠蒋介石。

1939年2月,万福麟重整部队,参加豫北、豫东的对日作战。6月,武汉会战开始,万福麟任第二十六军团军团长兼第五十三军军长,负责防守德安、星子一线。9月,在鄂东南大冶、阳新一线抗击来犯日军,苦战数日,敌军受到重创,万福麟部损失亦很大。武汉会战失败,第五十三军奉命休整补充,万福麟调任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抗战胜利后,万福麟一度任东北行辕副主任、东北行营政务委员会主任。

1941年,万福麟被任命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1948年,国民党在东北败局已定,万福麟又被起用为东北行辕政务委员会主任,后任东北行辕副主任,剿共总司令部副总司令。不久,国民党在东北全境败退。

抗战之后

1949年,万福麟随国民党政府转赴台湾,任国民党政治咨询委员会委员。1951年7月,病逝于台中,终年71岁。

主要成就

万福麟在黑龙江任职期间,平庸寡能,政绩无多,处理政务少思虑。如富裕、德都设治后因治理不明而导致纷争,影响很大。又如在中东路事件中,因不明国际形势和苏联实力,轻率地派部队陈兵设防,边衅一开,首战梁中甲被俘,再战韩光第阵亡,军事失利,民怨四起。但他也办了一些好事。如给贫民博济工厂、孤儿院增加经费,修造贫困工人宿舍,拨款整顿中、小学等。他还办了两件惠及后世的善举。一是监修《黑龙江志稿》,黑龙江地方志的纂修动议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其后因故时修时停。万福麟到黑龙江后,即聘张伯英为总纂,自任监修,筹措经费设立机构,至1932年全书告成,定名《黑龙江志稿》。翌年,由万福麟出资在北平印刷出版,该书成为研究黑龙江(包含齐齐哈尔)及东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典籍。二是万福麟鉴于建立较早的黑龙江图书馆(今齐齐哈尔市图书馆)馆舍简陋,地址不适等情况,于1930年决定筹建新馆舍。新馆工程于同年4月开工,至10月竣工开馆使用。

人物关系

后世纪念

万福麟故居,俗称“老万大楼”,简称“万宅”,坐落在白城市委、市政府大院内,始建于公元1926年,是东北抗日将领万福麟将军的私人住宅,现为吉林省文物保护单位。万宅原占地面积近万平方米,现存建筑面积三千余平方米,是吉林现代史上少见的杰出建筑。

万宅属北方典型的四合院风格,红砖灰瓦、飞檐翘角、四面交合。全部建筑由正房(两层)、东西厢房、垂花门、天井、花墙、回廊组成。正房环抱天井,东西厢房在廊庑的连接下,与正房形成完整体系。院内银杏、沙枣、樱桃、丁香等花木,均为当年栽植,历经百年沧桑,仍枝繁叶茂、苍翠芬芳。

万宅以其古朴典雅的建筑造型、厚重悠长的历史遗韵和“景幽室静,艺雅格高”的独特魅力,成为著名的人文景观。电视连续剧《吴大帅传奇》曾在此处拍摄外景。

参考资料 >

万福麟.万福麟.2025-10-18

万福麟.万福麟.2025-10-18

《记忆长岭》“人物传略”之“万福麟”.澎湃新闻.2025-10-18

万国权:与中国共产党真诚合作、风雨同舟.万国权:与中国共产党真诚合作、风雨同舟.2025-10-18

万国权同志生平.人民网.2025-10-18

【长岭文史·历史人物】万福麟.澎湃新闻.2025-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