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菜野蛞蝓属于腹足纲,柄眼目,蛞蝓科的一种生物,也被称为鼻涕虫。成年个体伸直时体长可达30至60毫米,宽度约为4至6毫米。这种蛞蝓体型长梭形,表面光滑且没有明显的外壳,质地柔软。
形态特征
白菜野蛞蝓的体表颜色多样,可能是暗黑色、暗灰色、黄白色或灰红色。它们具有两对触角,其中下方的一对较短,大约1毫米长,主要负责感知功能,称为前触角;上方的一对较长,长度约为4毫米,顶端带有眼睛,称为后触角。
白菜野蛞蝓的口腔内部有一组角质齿舌。在其背部前端有一个外套膜,约占整个身体长度的三分之一,边缘卷曲,内部包含了一个退化的贝壳,上面可以看到明显的同心圆状生长线。这些生长线的中心位于外套膜的后端右侧。呼吸孔位于体侧前方,周围有一些细小的颜色线条环绕,嵴部较为平缓,分泌出的黏液无色。在右触角后方约2毫米的位置是生殖孔。
白菜野蛞蝓的卵呈椭圆形,坚韧且富有弹性,直径在2至2.5毫米之间,最初呈现白色透明状态,能够看到卵核,即将孵化时颜色会加深。刚孵化出来的幼体长约2至2.5毫米,呈淡褐色,形态与成体相似。
危害性
白菜野蛞蝓的主要食物来源是植物叶片,尤其喜欢攻击幼苗和嫩叶。当它们啃食农作物时,会导致叶片出现孔洞,甚至可能将幼苗和嫩茎咬断,从而引发缺苗断垄的现象。此外,由于它们的排泄物容易导致病原菌滋生,因此也可能引起蔬菜叶子的腐烂。
防治方法
为了有效防治白菜野蛞蝓的危害,可以采取多种措施。
首先,建议使用高畦栽培、地膜覆盖以及破膜提苗等技术,以降低其对作物的影响。
其次,应施用经过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料,营造不利于野蛞蝓繁殖和生存的环境。
另外,及时清理田间的杂物,并在秋季进行耕地翻土,有助于破坏其栖息地。
同时,可以在棚室或菜地中设置一些禾本科杂草或树叶来吸引并捕捉这些蛞蝓。
最后,每亩土地可以撒布5至7千克的生石灰,特别是在危害期间,将其散布在沟渠旁、田埂上或作物行间,以驱赶和预防白菜野蛞蝓的侵害。
参考资料 >
大白菜蛞蝓.火爆农资招商网.2024-08-19
如何有效杀灭菜地里的蜗牛和鼻涕虫?老农教你5 招,蜗牛闻风而逃 .网易.2024-08-19
青花菜野蛞蝓.世纪农药网.2024-08-19
南丹县农作物病虫情报2022年第9期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2024-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