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赣榆中等专业学校

江苏省赣榆中等专业学校(原赣榆县职业教育中心)在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成立于2003年8月,作为赣榆区人民政府直属事业单位,肩负着为当地培养高素质职业人才的重任。

这所学校是由原县职业技术学校、县教师进修学校、县建筑学校、县卫生学校、县商业学校、县会计学校、县粮食学校、县少儿体育学校、县工会职工学校及连云港广播电视大学赣榆分校十所各具特色的学校整合而成。这样的整合汇聚了不同领域的教育资源和专业优势,使其成为了一所集“三教”——中职教育、继续教育、农民教育以及各种技能培训为一体的集团型职业教育机构。

在众多荣誉的加持下,学校展现出了卓越的实力。它是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在全国职业教育领域中发挥着示范引领作用。同时,作为江苏省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江苏省高水平示范性学校、江苏省合格职教中心、江苏省重点职业学校,其教学质量、师资力量、设施设备等方面均达到了较高水平。学校还是首批江苏省课改实验学校,积极探索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新路径,为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创新型职业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外,首批江苏省和谐校园的称号也彰显了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师生关系、教育教学环境等方面的突出成就。

在中职教育方面,学校开设了多个热门专业,涵盖了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多个领域。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为学生的就业和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继续教育板块则为社会各界人士提供了提升自身学历和技能的机会,满足了不同人群的学习需求。农民教育更是学校的一大特色,通过开展各种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和创业能力,助力乡村振兴。

在技能培训方面,学校拥有一支经验丰富、专业技能过硬的培训师资队伍,配备了先进的培训设施和设备。学校积极与企业合作,开展订单式培训,根据企业的需求定制培训课程,为企业输送了大量高素质的技能人才。同时,学校还积极开展社会培训,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群体提供再就业培训,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总之,江苏省赣榆中等专业学校以其雄厚的实力、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卓越的教学质量,在职业教育领域中绽放出璀璨的光芒,为培养高素质职业人才、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学习规模

学校占地面积358.6亩,坐落在赣榆经济开发区内。在校生9800人,其中全日制学生5500人。现有教职工349人,双师型教师67人,省中心教研组成员2名,市学科带头人2人,县级名师2人。

学校实验实训设备总值达2000余万元。有千兆校园网,ATM宽带网,以及电子实训中心、工民建实训中心、机电实训中心、汽车检测维修实训中心、计算机中心、艺术展览中心、舞蹈培训中心、、东风驾驶员培训学校等校内实训基地13处。

学校构成

校园分设教学、实习、运动、生活四区,设备设施齐全,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现有建筑面积70000余㎡,其中24000㎡主教学楼一栋,8900㎡可容纳6000人同时就餐的学生餐厅一座,功能齐全的千余座学术报告厅一栋,总建筑面积达20000㎡的现代化学生公寓4栋,8260㎡实训楼一幢,4000㎡的劳动力大厅一幢,2600㎡标准化厂房一座,硬化面积29000㎡,绿化面积109391.5㎡。拥有400m标准化运动场。

学校确立“‘三教’统筹,多元办学,对外合作,专家加盟,科技支撑,市场运营,帮扶农民,服务经济”的办学理念,坚持“为学生创业服务,为企业用工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为农民致富服务”办学方向,实施“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现代技能=复合实用”的办学模式,实行“多证(毕业证、外语等级证、计算机等级证、专业技能证、驾驶证等)离校”制度。

专业

按照“学校围着市场转,专业围着产业转,人才培养围着社会需要转”的路子,学校科学设置专业,优化专业结构,突出骨干专业建设,集中力量做强做大优势专业。目前共有各类专业29个。通过不断加强专业建设,电子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工业与民用建筑三个专业已建成为省级示范专业,机电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技术两个专业已建成为市级示范专业。

学校文化

学校本着“优势资源互补,利益成果共享”的原则,积极完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构建了校企双方在资源、设备、管理、人才、资金等方面互利互惠的长效机制。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开设丰田班,由丰田公司提供教学体系和包括一辆丰田轿车在内的部分实训器材及15万元丰田奖学金。

上汽通用汽车签订协议,成为AYEC项目学校。与江苏嘉宝制管有限公司、南京LG集团、中钢连云港市石英材料公司等16家大中型企业达成长期人才培养合作协议,开展订单培养。与连云港庆鸿电子有限公司(台资)签定联合办学协议,由该公司无偿提供价值50万元的6条生产流水线,建成赣榆区首家实行半工半读、工学结合基地。同时,我校与九州电控等社会知名企业共建校外实习基地23家。

学校以“盘活师资存量,扩大双师数量,集聚名师总量”思路,从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专业理论水平、实践教学能力和教学科研能力等方面着手,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努力打造一支学习型、创新型优质师资队伍。

学校以“课程体系技能化,教学过程实践化”为指导,力行课程改革。根据企业需求开发课程,针对企业岗位需要训练学生技能,参照企业岗位任职标准重构教学评价体系。2009年继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通过江苏省课改实验点评审验收之后,学校又被江苏省教育厅认定为江苏省首批课改实验学校。6月,工业与民用建筑又顺利通过省课改实验点评审验收。近三年来,学校有63篇论文在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意论坛、江苏省创业教育论坛上获一、二、三等奖,有9个市级以上教改科研课题结题并获奖,尚有5个市级以上课题正在实施研究。

奖项

学校突出技能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大力提升师生专业技能水平,在各级世界技能大赛中取得了不菲成绩。在2008年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上,师生共获一等奖2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4个,获奖数量和获奖质量均居全省前列。学生祁奎珊、宋岩岩代表江苏省参加200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并荣获三等奖。2009年,在市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中,获团体奖一等奖2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1个。师生共获一等奖13个,二等奖12个,三等奖27个。在国家和省技能大赛中师生共获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6个,优秀奖1个,学生杨广大获200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工程算量项目比赛一等奖。同时,近年来全日制在校生技能考试中级工达标率一直保持100%。毕业生多证率83%以上,就业率连续保持在98%以上。

学校以联合办学为突破口,实行校校合作,拉长职业教育链条。先后同南京师范大学东北财经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浙江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扬州大学江苏师范大学信息传播学院徐州医科大学南京工业大学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17家高校联合办学,开展本、专科层次成人学历教育,构建起终身教育网络。目前有成人学历教育学员3200余人。

社会影响

学校在全省较早提出“以职业教育拉动农民教育,以农民教育膨大职业教育”的职校新模式,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输出工作,广泛开展各类短期培训。构筑就业输出网络,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圈及市内外170多家企业形成稳定的就业安置业务关系。学校已成为地方就业培训基地、阳光工程承办基地和“富民增知工程”龙头学校。长期开展车工、电工、钳工、塔吊工、制冷工、焊工、汽驾及维修工、建筑工及信息技术与乡村医生等三十余项职业技能培训。依托省市主管部门和高校开展会计师、建造师、监理工程师、教师资格、职业医师、农民地方职称(技术性)、计算机、外语等各项培训年培训12000余人。

评价

学校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农民科技培训星火学校,被省安监局确定为三级安全资质培训资质单位,被赣榆区人民政府命名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并荣获市农民教育和劳务输出先进单位,市、县发展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市、县农民培训输出与就业再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省、市、县文明单位等称号。

2008年江苏省教育评估院四星级中职校评估报告书认为,赣榆中等专业学校已是“在赣榆县和连云港市社会声誉较高”,“在苏北较有影响的一所中等职业学校”。

“十二五”期间,赣榆中等专业学校工作重心由“十一五”期间“建设与发展”转为“强基与提升”,继续致力于品牌创建,大力进行“三创”(创新、创业、创优)建设,努力创建一个集平安、生态、科技、文化、美学等为一体的精品型校园、标志性校园,争取成功创建国家水平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并加快向高层次职业教育方向发展。

所获荣誉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办学点

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

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江苏省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

首批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

省现代化示范性职业学校

省职业学校智慧校园

省优秀中职校建设单位

江苏省职业学校智慧校园

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

省德育特色学校

年度江苏省平安校园

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

江苏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

招生对象

初中应届毕业生:这是学校的主要招生对象,完成初中学业的应届学生可以报考该校的相关专业。

往届初高中毕业生:部分专业也招收往届的初中和高中毕业生,但通常对毕业时间有一定限制,一般要求年龄在十八岁以下。

参考资料 >

江苏省赣榆中等专业学校.江苏省赣榆中等专业学校.2024-09-06